![]() |
首页 | | | 研究院简介 | | | 新闻中心 | | | 学术研究 | | | 咨询服务 | | | 教育培训 | | | 国际交流 | | | 分院频道 | | | 求是论坛 | | | 学员天地 |
新闻中心
酶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奖酶在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,几乎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酶的参与。19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Liebig和他的同事Wohler从苦杏仁汁中发现了一种催化物质,后被命名为苦杏仁酶(emulsion),这是最早发现的酶之一。随后又有许多酶被相继发现,酶学研究也进入飞速发展时期。 从1907年比希纳获得酶学研究史上的首个诺贝尔奖开始,在酶学领域中先后有多次诺贝尔奖获奖记录。
1、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: 爱德华·比希纳(德国) 获奖理由: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
亚瑟·哈登(英国)汉斯.冯·奥伊勒-凯尔平(瑞典) 获奖理由:阐述了糖发酵过程中酶的作用 3、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: 奥托·海因里希·瓦尔堡(德国) 获奖理由:发现了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4、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: 詹姆斯·萨姆那(美国),约翰·霍华德·诺斯罗普(美国),斯坦利(美国)。 获奖理由: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、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: 亚历山大·R·托德(英国)——近代核酸化学的先驱。 获奖理由: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方面的研究 6、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: 阿瑟·科恩伯格(美国,)塞韦罗·奥乔亚·德阿尔沃诺斯(美国)。 获奖理由:RNA聚合酶与DNA聚合酶的发现 7、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: 巴尔的摩(David Baltimore),罗纳托·杜尔贝科(Renato Dulbecco),特明(Howrd Martin Temin)。 获奖理由:发现逆转录酶
8、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: 奥特曼(美国),切赫(美国)。 获奖理由:发现DNA的生物催化作用
9、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: 保尔·博耶(美国),约翰·沃克(英国),科斯(丹麦)。 获奖理由:ATP合成酶作用机理的发现 10、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: 伊丽莎白·布莱克本(美国),卡罗尔·格雷德(美国),杰克·绍斯塔克(美国)。 获奖理由: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
摘自:李亚静,汪洋,孔维宝,杜琼. 酶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. 生物学通报, 2014,49(9):54-58.
不完全统计,这么多的诺贝尔奖,已看到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与趋势。要造福人类,打通市场是不二之选,市场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。美丽故事活性酵素现已上线到各电商平台;并开启了美丽故事研究院微信平台,进行抗衰老、亚健康、慢性病、疑难病等调理及长寿的实证研究,名额有限,欢迎参与、合作。
|